1fb2024899410b9e37b63555fbc5c66f.ppt
- Количество слайдов: 84
第十一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螺旋体 二、支原体 三、立克次体 四、衣原体
第一节 螺旋体是一类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 能活泼运动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它的基本结构与细 菌类似,有细胞壁、核质,以二分裂繁殖。
特点: 螺旋状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螺旋状弯曲,长而纤细,柔软; 无鞭毛,依靠轴丝屈曲和旋转而运动; 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
螺旋体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1. 形态:螺旋状,有些可通过细菌滤器或滤膜。 2. 结构:原生质柱 、轴鞭毛 、外鞘。
3. 运动性:依靠轴丝,有三种方式。运动活跃。 4. 繁殖方式:以二分裂法繁殖。 5. 核酸:核酸兼有RNA和DNA。 6. 染色:革兰氏阴性,但大多数不易着色。 7. 培养特性:多数需厌氧培养,营养要求较高, 有的不能用人 培养基培养。
(二)分类: n 螺旋体科:短螺旋体属(蛇形)、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 螺旋体科: n 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纤细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科:
疏螺旋体属 呈螺旋状,有3 -10个不规则的疏松螺 旋,以螺旋状推进方式活泼运动,微需 氧或厌氧。 n 对人和动物致病的主要有:伯氏疏螺旋 体、回归热螺旋体(只对人)。 n
n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 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 重症可有黄疸。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可 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和脾 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种类型。
伯氏疏螺旋体(B. burgdorferi) 引起莱姆病(Lyme disease)的病 原体。莱姆病最早于1975年在美国的康 尼狄克州的莱姆镇发现,故而得名,现 已遍布全世界。
此病由硬蜱(Ixodes)为 传播媒介,感染人和犬、 牛、马等动物,可致关节 炎等多种疾病。病人出现 的第一个病症是被蜱叮咬 的部位呈圆环状疹块。
短螺旋体属 蛇形螺旋体属现归入短螺旋体属。 n 呈疏松、规则的螺旋形,具有螺旋体的 典型超微结构。 n 与兽医学相关的有7种。 n
猪痢短螺旋体 可引起猪痢疾,又称血痢、黑痢、粘液性 出血下痢或弧菌性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 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粪 便中混有大量粘液和血液,传播慢流行期长。 其病理特征为结肠出现坏死性炎症,大肠粘膜 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
猪痢短螺旋体
猪痢短螺旋体 (荧光)
密螺旋体属 n n 螺旋弯曲而致密,规则或不规则,不易着色, 常用镀银染色法,严格厌氧。要求较高,还不 能人 培养。 致病性: 引起人梅毒及相关疾病的苍白密螺旋体的三个 亚种:苍白亚种、品他亚种和极细亚种。 兽医学:兔梅毒密螺旋体及勃兰登堡密螺旋体。
密螺旋体(姬姆萨染色)
梅毒螺旋体: 梅毒(syphilis) n 形态与染色 8 -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 直,运动活泼。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 镀银染色法 染成棕褐色。
n 培养特性: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 培 养基上生长繁殖;在家兔上皮细胞培 养中能有限生长,繁殖慢,约 30 h才 分裂一次;含 3%-4%氧生长最宜。
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对青霉素、四 环素、红霉素均敏感。 n 致病物质: 外膜蛋白-与宿主细胞粘附 透明质酸酶-利于扩散 纤维粘连蛋白-免受宿主免疫细胞攻击 n
传染源: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获得性 性接触传播 输血(血液) 先天性 垂直传染(母-胎) n 梅毒: 分为 3期 (1)第一期 (2)第二期(早期梅毒) (3)第三期(晚期梅毒)
钩端螺旋体属 n 又名细螺旋体属,是一大类菌体纤细、螺旋致密, 一端或两端呈钩状的螺旋体,简称钩体。 n 分布广泛,多存活于水生环境中,大部分无致病性。 只有小部分可引起人和动物的钩体病。 n 形态: 弯曲圆柱形,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 n 钩端螺旋体属:问号钩端螺旋体(致病性)和双曲 钩端螺旋体(非致病性)。
出血黄疸型问号螺旋 体(菌体)
形态学特点 n 螺旋细密、规则,其螺旋数因种而有差异。 一端或两端呈钩状。 n 运动:细胞的弯曲和沿长轴的旋转,呈活 泼的蛇形运动。
培养及生化特性 n 营养要求不高,需氧,容易在人 培养 基上生长。最适p. H 7. 2 -7. 4,最适温度为 28 -30℃。接种后生长缓慢,7 -14天生长 最好。 n 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氧化酶和 过氧化氢酶均阳性,某些能产生溶血素。
致病性 n 致病物质:内毒素样物质;溶血素;细胞 毒性因子;细胞致病作用物质。 n 引起钩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n 储存宿主:鼠和猪。带菌率高,排菌期长。 n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土壤,经粘 膜或破损皮肤感染;经胎盘垂直传播。
n 主要症状:先形成钩体血症,进入损伤全身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肝、肾、肺、心及中枢 神经,可出现黄疸、贫血、出血、心肾功能 不全、发热、休克等。 n 疾病特点:发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 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第二节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 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 微生物,是目前已知能 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繁 殖的最小微生物。
特点: (1)无细胞壁,细胞柔软,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 (2)在人 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煎荷包蛋状”菌 落 (3)含有DNA和RNA (4)以二分裂或芽生方式繁殖 (5)对青霉素有抵抗力
(一)形态与染色 n具有多形性、可塑性和滤过性。无鞭毛,革兰氏染色 呈阴性,着色不良,姬姆萨或瑞氏染色良好,呈淡 紫色。 n霉形体的细胞膜具有三层结构,内、外层主要是蛋白质, 中间层主要是脂质 (固醇含量高)。
(二)培养特性 n 营养要求较高,需牛心浸液,酵母膏,辅酶I、氨基酸等。 n 生长缓慢,菌落呈“荷包蛋状”(猪肺炎霉形体除外), 菌落中心深入培养基中,致密、色暗;周围长在培养基表 面,较透明。
支原体菌落特征
n支原体可在鸡胚的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上生长,有些 菌株可致鸡胚死亡。也能在细胞培养中生长,不一定引 起细胞病变,但可妨碍病毒的细胞培养。 n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数量少,不易见浑浊,仅有小颗粒沉 于管底或粘附于管壁,液体常清亮;长时间培养易死亡。
n 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 和解脲脲原体;
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比较 支原体 L型细菌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自然界很少存在 绝大多数生长需胆固醇 生长不一定需要胆固醇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且无论 在什么条件下也不能变成细菌 在遗传上与原菌相关,并可在 诱导因素去除后回复为原菌 菌落较小,0. 1~ 0. 3 mm 菌落稍大,0. 5~ 1. 0 mm
一、肺炎支原体 n n n 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 炎,有时并有支气管肺炎,多数感染者症 状轻微或不表现症状,称为原发性非典型 肺炎。 主要经飞沫传播感染,多发于夏末秋初, 其中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可通过分离培养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治疗可用红霉素、氯霉素等。
二、鸡毒支原体 n n 鸡毒支原体感染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的 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疾病发展缓慢,病程长,成年 鸡多为隐性感染,可在鸡群长期存在和 蔓延。 一般发病不高,如有不利因素会使本病 更加严重。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造成 三炎“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
传播方式 n 垂直传播 感染鸡 n 水平传播 感染鸡 呼吸道 排泄物 种蛋 感染雏鸡 与易感鸡 直接接触 发病 感染鸡 通过飞沫媒介 (野鸟、人及 器具等与易 感鸡间接接触 带菌者
三、猪肺炎支原体可引起猪的一种慢性 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 俗称猪气喘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 病变的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 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M. hyo Disease猪支原体肺炎 n n n First isolated from pig lungs in 1965年首次在猪肺脏中分离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 diseases 最普遍和经济意义重大的疾病之一 A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M. hyo and other bacterial and viral infections, and poor management and ventilation. 主要损失是支原体和其它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 饲养管理不善、通风不良等综合因素所致。
病原 病原体为猪肺炎支原体,对自然环境 抵抗力不强,圈舍、用具上的支原体,一 般在 2~ 3 d失活,病料悬液中支原体在 15 ~ 20℃放置 36 h,即丧失致病力。常用的 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 健康猪呼吸道上皮纤毛所分泌 的粘液以 4 -15 mm/分钟的速度 向喉头移动, 籍以排岀异物 Ø 支原体除了引发猪气喘病外,还可使猪上 呼吸道的纤毛凝集、脱落,削弱和抑制纤 毛清除异物和病原的能力,使通过呼吸道 吸进去的病原体下沉到肺脏, 引起感染。 肺炎支原体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对 其他疫苗的免疫产生干扰作用,也为其他 病原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
M. hyo Pathogenesis n M. hyo colonizes cilia of trachea and bronchi…. paralyzing then tangling, splitting and breaking cilia…. reducing normal function of mucociliary apparatus. n 支原体定植在气管和支气管纤毛上,导致纤 毛缠绕折断、脱落,从而降低了粘液纤毛的 正常功能。
A mucosal pathogen Only attaches to tracheobronchial cilia
M. hyo Pathogenesis n There is also evidence of impaired Alveolar macrophage function (Caruso and Ross, 1990) n 破坏肺泡巨嗜细胞的功能
M. hyo Disease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s: 继发细菌感染 n n Pasteurella multocida多杀性巴氏杆菌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Streptococcus suis链球菌 Haemophilus parasuis副嗜血杆菌 Generally seen as respiratory distress or “thumping”
M. hyo Disease n There also interactions with several viruses including Swine Influenza Virus, Pseudorabies (PRV), PRRS,PCVII n 还和几种病毒相互作用,其中包括猪流 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圆 环病毒II型。
流行病学 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病猪咳嗽、气 喘和喷嚏将含病原体的分泌物喷射出来,形成飞 沫,经呼吸道而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多雨、潮 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 是影响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饲料的 质量、猪舍潮湿和拥挤、通风不良等影响较大。
症状 潜伏期一般 11~ 16 d,最长达 1个月以上。 根据病的经过,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类型。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病初 精神不振,头下垂,病猪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 喘气,发出哮鸣声,有明显腹式呼吸。体温一般 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到 40℃以上。病程一 般为 1~ 2周,病死率也较高。
慢性型:急性转为慢性,主要症状为咳嗽,站 立不动,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 续的痉挛性咳嗽。病期较长的小猪,身体消瘦 而衰弱,生长发育停滞。病程长,可拖延 2~ 3 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 隐性型:可由急性或慢性转变而成。有的猪只 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表现症状, 但用X线检查或剖解时发现肺炎病变,在老疫 区的猪只中本型占相当大比例。
犬坐式 张 口 呼 吸
支原体肺炎 干咳多次; 采食量低 ; 无继发感染时 不发烧; 体 瘦,皮苍白 ; 体重低 于正常猪 ; 上市时间 延长 ;
病变 急性死亡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 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出现融 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部的颜色多为淡红色或 灰红色,半透明状,病变部界限明显,像鲜嫩 的肌肉样,俗称肉变。 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变部颜色转为 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态的程度 减轻,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
肺肉样实变 肺 肉 样 实 变
肺部病变部位 左右基本对称
灰气 白管 色内 分积 泌有 物带 气 泡 的 肺门淋巴结肿大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特征可 作出诊断,本病仅发生于猪,以怀孕母猪和哺 乳猪症状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在老疫区多 为慢性和隐性经过。 诊断本病时应以一个猪场整个猪群为单位, 当猪群中发现一头病猪,就可以认为是病猪群。 必要时进行微生物学诊断,或利用血清学方法 确诊。
防制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 感染猪。 2、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 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每批猪出栏 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 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 作用。
M. hyo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 Medication药物 n Management管理 n Vaccination免疫
第三节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n n 1909年,美国医生Ricketts首 次发现落基山斑疹伤寒病原体; 专性寄生在真核细胞(宿主为虱 子、跳蚤、人、鼠等)内的G-原 核生物; 细胞形态多样; 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
立克次体是一类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特性上 与细菌相似,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毒。此类 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如Q热、斑疹 伤寒、恙虫病等)。
(一)生物学特性 1. 多形性,主要是球杆状。 2.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多数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3. 革兰氏阴性,有细胞壁。 4. 专性细胞内寄生。 5.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6.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尤其对热敏感。 7. 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中, 通过叮咬感染人和动物, 多为人畜共患病原体。
n n 多数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常用动物接种、 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 在感染细胞内排列不规则,常聚集成团且不 同立克次体在细胞内的位置不同。 致病物质:内毒素(脂多糖);磷脂酶A(溶 解细胞膜或内吞噬体膜);表明粘液层(粘 附和抗吞噬)。 所致疾病-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等。感染者一般可获得较强免疫力。
(二)微生物诊断 1. 分离培养 病料接种易感动物腹腔, 分离毒株作鸡胚或细 胞培养,结合血清学试验。 2. 血清学试验 用已知Ag作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防治原则: n 预防:控制消灭中间及储存宿主,接种 疫苗。 n 治疗: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磺胺类药 物会促进立克次体的繁殖。
第四节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 细菌滤器,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可 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体病。
(一)生物学特点 1.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 2.含DNA和RNA两种核酸 3.有由粘肽组成的细胞壁 4.有核蛋白体但不能自供能源,严格细胞内寄生 5.独特的发育周期,并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6.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包涵体(inclusion):是衣原体在细胞空泡内繁殖 过程中所形成的集团形态,内含无数子代元体和正在分 裂的网状体。
衣原体培养
鹦鹉热衣原体
1. 衣原体进攻宿主细胞 2. 衣原体通过吞噬作用进入宿主细胞 3. 转变为始体 4. 始体繁殖 5. 转变为原体 6. 原体释放
(二)分类 较重要的衣原体有以下4种: n 沙眼衣原体:人的沙眼 n 肺炎亲衣原体: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n 鹦鹉热亲衣原体:畜禽肺炎、关节炎、流产,也可 引起人的肺炎 n 牛羊亲衣原体:牛羊关节炎、脑脊髓炎、腹泻
致病性 牛衣原体病:牛流产、肺炎、阴道炎、睾 丸炎、肠炎、关节炎、结膜炎。 n 羊衣原体病:羊地方性流产、肺炎、角膜 结膜炎、关节炎。 n 猪衣原体病:肺炎、心包膜炎、流产、关 节炎。 n 马、猫、狗衣原体病 n
(三)诊断 1.分离培养 (1)人 培养基不生长 (2)在感染细胞胞浆内可观察到各发育阶段 (3)磺胺嘧啶钠抗性 2.血清学试验 用已知Ag检测未知Ab, 采用补体结合试验、琼扩、 ELISA等。
Ø 1955年汤飞凡等从沙眼中首次分离到沙眼衣原体, 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 缺乏产能酶系,必须严格细胞 内寄生; Ø 生活史独特,在易感细胞内有 自己的发育史。 Ø
汤飞凡 (1897. 7. 23. - 1958. 9. 30) 湖南醴陵县人。1921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 1929年回国,在上海中央大学任教。他生产了中国 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 支班疹伤寒疫苗。抗战结束后,生产出中国自己的 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解放后,成功遏制 1950年华 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他领导 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 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 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与细菌和病毒的比较 特征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病毒 直径/um 0. 5 0. 25 0. 4 0. 1 可见性 光镜 光镜 电镜 滤不过 滤过 滤过 阴性 阴性 - 细胞壁 有 无 有 有 无 细胞膜 有(无甾) 有(含甾) 有(无甾) 无 大分子合成 有 有 有 无 无 产ATP系统 有 有 有(不完整) 无 无 含核酸类型 DNA和RNA 有 有 无 敏感 敏感 不敏感 细菌滤器 革兰氏染色 细胞构造 对抑制细菌抗 生素的敏感性 DNA和RNA DNA或RNA
1fb2024899410b9e37b63555fbc5c66f.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