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dbfc337022fc0ad49a62c6e140cf1.ppt
- Количество слайдов: 23
科學傳播 源流與發展 莫季雍 國立體育大學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共同主 持人 1
A. 大眾科學啟蒙 Ø 十五 、 十六世紀現代科學萌芽,展示實 驗 具 或 儀器、珍禽異獸,令 西方社會 驚艷 。 Ø 目的在 炫 耀探險、跨國貿易 、田野研究、 實驗成果,以及 科學社群 內的資 訊 與意 見 交流 。 Ø 主要 以科學家 與王公貴族等極 少數階層 為對象 。 2
A. 大眾科學啟蒙 Ø 十七世紀啟蒙運動 , 促使展示向公眾開 放 。為後世 展 覽館 或 博覽會 之 雛形 。 Ø 科學展示之脈絡動機 ﹕ p權力的展示 : 暗示 社會 階級的 存在與 落差,以 及特定階 層 對科學研究 、 科學知識的壟斷。 p民眾須被灌 輸 科學知識 :假定民眾既無科學知 識,亦無接近權限,被貼上 「 智識低落 」 的標籤 。 Ø「 赤字模式 」 然出現 。 隱 3
A. 大眾科學啟蒙 Ø 十九世紀 業革命後 , 國力的提昇 使 歐洲 各國國際競爭轉烈,科學 具與儀器 對 公 眾展覽的角色 更加 顯著 ,功能亦趨多元 。 p 1851年倫敦萬國 業博覽會( The Great Exhibition) 旨在宣揚國威 。 , p 1889年巴黎博覽會( Paris Exposition)興建艾菲爾鐵塔 ,對國 民及外國人士炫耀科學 與 業技 術。 p 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World’s Fair)各國大顯 排場,竭力展現 其 在 科學 發展與 業技術 之國力 。 4
A. 大眾科學啟蒙 Ø 科學 專家主導。 Ø 赤字模式 思維:灌輸平民百姓科學與科 技知識 。 Ø 企圖達成「社會教化 」與「 國力展示 」功能。 Ø 社會教化 與 國力宣揚的功能 交互作用, 衍生「 國民對科學理解的增加 , 意謂國民 素質的提昇 , 是國力的另一項指標 。」 5
B. 大眾科學普及 science popularization Ø 科學與科技透過大眾媒介傳佈,構成大眾 科學普及。 Ø 十九世紀前期 ,透過雜誌散佈 。 u 1828年至 1830年間,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文學定位 的 綜合雜誌《The Atheneaum 》科學與醫學內容 顯 著增加,顯示編輯興趣轉向科學新知, 反映 科 學之社會功能轉型。 u 1845美國 《 Scientific American 》創刊 u 1870年 美國 《 Science 》創刊。 u 十九世紀末德國創辦《 Umschau in Wissenschaft und Technik》(科學與科技調 查)。 6
B. 大眾科學普及 Ø 二十世紀初期,科學家就 知道運用報紙對社會大 眾傳播科學。 p 科學家 J. G. Crowther( 18991983)在英國《 Guardian》 the (衛報) 長期撰 寫科學報導 。 p 印刷媒體大量出現科學寫 作,多在表達對科學的禮讚 ; 著者如曾獲普立茲獎記者 John J. O'Neill。 7
B. 大眾科學普及 Ø 二十世紀廣 播 電 視 媒介 快速發展,成為 傳 播科學 與科技重要 具。 p 1948年 英國 BBC推出 Inventors' Club p 1948年 美國 播出 The Johns Hopkins Science Review p 1965年 英國製播科幻影集 Tomorrow's World p 1975年 WGBH製播 NOVA 8
B. 大眾科學普及 Ø John Dewey在 1934年 透過 Science Education期刊主張 「 科 學精神 」 ,乃「 能以科學態度, 有邏輯且理性地處理日常事 務 」,倡議 科學 要以 課堂外的 時機和地點 散佈 給大眾 。 Ø 此時科學 普及 的重點在提高 公民素質,亦即公民在現代 科技社會中理性行動的能力。 9
B. 大眾科學普及 Ø 第二次世界大戰, 科學 與 科技在戰爭中扮 演的重要角色 , 促發「 科學致勝論 」。 戰後各強國無不積極推動科學與科技發展, 科學與科技 對經濟與 社會影響 與日俱 增。 Ø 各國在加速 科學與科技 研發同時,為 避免 科學與普羅大眾之間 產生知 識鴻溝 (knowledge gap), 政府開始扮演推手,推動 正式與非正式科學教育。 Ø 美國由於核能研究引發 各界 環境生態保護 意識,重大決策日益倚重科學評估,科學家 開始介入政策決定,「科技官僚」大量出現 。 10
B. 大眾科學普及 Ø 1951年,美國科學促進會在 Arden House Statement會議聲明中指出,會章任務除了 促進科學進步,亦包括「促進公眾對科學 的理解、對科學的重要性和以科學方法確 保人類進步的認知」。 Ø 三年後 , 《科學》雜誌上〈美國科學促進會 的未來〉一文也提及「. . . 應該更主動地向大 眾解釋科學. . . 」。 Ø 此時,科學 家依然 身負與二十世紀初期 相 同 的社會教化任務, 且 多了大眾 傳播 媒體 的加入 與協力。 11
B. 大眾科學普及 Ø 國家力量 主導 大型科學計畫的世代 ,同時 講求大眾科學普及。 p 早期仍依賴 科學家的主動 投身參與 p 科學 與科技快速影響 政治 、經濟與社會 p 依「赤字模式」灌輸社會大眾科學知識 Ø 使用大眾傳播媒體促成對社會的科學普 及 u 針對社會一般大眾之 科學傳播「市場」 形成 12
B. 大眾科學普及 Ø 大眾傳播媒體亦造成科學與傳播的緊張, 甚至對立。 p 原因一:科學與傳播專門領域之差異 。 p 原因二:媒體 的 科學內容未臻精確與過度簡 化,乃至因過度簡化 , 有 成為「偽科學」 而 之 虞, 甚至 激發民眾的反科學心態。 p 原因三:傳播媒體過度商業化 取向 。 13
C. 大眾理解科學 Ø 一九八五年,英國皇家學會發佈博瑪報告 ( Bodmer Report) p 檢討公眾理解科學的性質與內容,及其在 業 化、 民主 社會 進步 過程 中的適切性。 p 檢討公眾理解科學之機制及其社會角色。 p 考慮傳播過程可能 的 障礙與解決方式。 Ø 促成 英國成立 「 公眾理解科學委員會 」 ( Committee on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Co. PUS) Ø 被視為「大眾科學普及」進入 「 公眾理解科 學 」之 系統化 社會教育 運動里程 碑。 14
C. 大眾理解科學 Ø 大眾媒介成為對大眾實施科學教育的主要 通道。 p 電視是科學傳播提升「廣度」的重要媒介 p 雜誌與網路則是 傳播 科學 「 度」 要媒介 深 主 p 2008美國國家科學基 金 會調查 , 80%的 大眾 以電 視作為科學科技消息 主要 來源。 p 2009歐盟研究 65%民眾 以電視為科學科技消息 主 要 來源。 p 2010年,國科會委託研究發現國人科學科技訊息 來源 ﹕ 電視 98. 2%,報紙 72. 3%,雜誌55. 6%,網路 54. 0%,朋友同事 47. 7%,書籍40. 5,廣播 33. 0%,家 人 31. 9%,學校 11. 6% ,政府科技部門 6. 5% 。 15
C. 大眾理解科學 Ø 隨著傳播科技發展,科學傳播的 通道日新月益、日益多元。 p 網路已是年輕族群 首要 的資訊來源 。 p 緊追在電視之後,約有 40%美國人 將 網路 視為接觸科學新聞與相關 議題的優先媒介。 p 網路在科學傳播可以提供「深度」, 超過 67%的調查對象 , 在想要理解 特定科學議題時,會使用網路 , 而 非電視 。 16
C. 大眾理解科學 Ø 科學傳播定位, 是針對社會大眾的科學教 育。與學校科學教育有別 ! Ø 政府扮演主導角色,研訂政策、法源,積極 投入與整合資源,建構科學傳播體系。 Ø 從「脈絡模式/擴散模式」邁入「常民專家模 式」,不僅重視社會大眾在科學傳播的角 色、需求與特性,也開始注重科學對話。 Ø 科學傳播 針對目標閱聽眾,運用合宜的通 路與形式傳佈科學與科技,以社會大眾之 A. E. I. O. U. 為目的,旨在育化及提昇 全民的 「科學素養」 。 17
D. 公眾參與科學 與科技 Ø 2005年 英國邁入 「公眾參與科學 」( PEST) : 在理解科學 的 基礎上, 強調 雙向溝通 、 消費者本位 , 以 及 全民參與科學 與 科技決策 的 民主精神。 Ø 德國 採 用「公眾理解科學與人文 」(PUSH) : 察看 覺科學與社會、 因 文化密不可分,科學傳播基金 隸屬於「社會文化」基金。 p 在全民科學素養基礎上,發展 社會的科學文化。 p 講求「 公眾參與模式 」與 雙向 平 「 行 溝通 」 。 18
從 Science popularization 到 Science communication Ø從赤字模式、情境模式、常民專 家 模式 … Ø從單向傳播到雙向傳播 19
科學傳播概念與模式的演 變 科學普及 科學啟蒙 赤字模 式 線性式傳 播 皮 下 注 射 理 論 二 級 傳 播 理 論 公眾理解科 學 脈絡 /擴 常民專業模 散 式 模式 互動式傳 播 社 會 學 習 理 論 創 新 傳 播 理 論 說 服 傳 播 理 論 使 用 與 滿 足 公眾參與 科學科技 公眾參與模 式 交易式傳 播 涵 化 理 論 雙 向 平 行 傳 播 20
從PUS, PAS, PEST 到P? S 理解 意識 參與 21
科學傳播的場域 政府 科學社群 媒體 民眾 22
報告完畢 謝謝聆聽 23
207dbfc337022fc0ad49a62c6e140cf1.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