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03544eebb2c40031d4a46bb4084699.ppt
- Количество слайдов: 107
一轮复习进行中…… 找准入口,选好路径 ——从学科特点及浙江卷谈高三历史复习 嘉兴市名教师 桐乡市历史教研员 桐乡茅盾中学 沈玉林
一、浙江卷的题型及考查特点 每年听老师们总结高考,总有这样一 句话:“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落实……” 为何总感到学生“缺”基础知识? 为何不把学生的基础“搞”扎实?
1、浙江卷的题型:大致有4类 第 1类:“第 12题”——中外人物综合 (2015)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 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 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 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每年一题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以思想史内容为主 (2012年) ①墨家学派 ③智者学派 ②王阳明心学 ④百科全书派 (2013年)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2014年)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第 2类:“史学方法” (2015年)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 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 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 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 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每年一题
(2012浙江卷)1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 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 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 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 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 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 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第 3类:“解读概念知识” (2015)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 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23.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 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 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 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 霸主地位的确立
(2010)1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 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 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要求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每年题数不等,2 -3题左右
第 4类:材料解读(与概念解读有交叉) (2015)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 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 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 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 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 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 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 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材料题”最多 2011年 题数 7 2012年 8 2013年 8 2014年 7 2015年 5 两题主观题、 1 B选修部分也 完全以材料的 形式呈现……
浙江卷 总体感觉: 题型已较为成熟稳定; 考查的方法和要求较为“基础”
2、考查的知识来源 来源 1:教材知识和教材知识的“变式” “不能让认真学习的同学吃亏” ——高考权威专家 ——占据考题的大多数
2014年第 39题 (2)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 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 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分) 2013年第 39题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 列举 14— 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 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 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015年)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 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 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堪称“经典”的2012年: 第 38题: (1)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 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 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 位。(10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 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 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 第 39题: (1)中华民国建立时,……写出当时西方两个 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也有适当转换的: (2014样题,2011浙江卷) 16. 诗人徐志摩(1896— 1931)说:“在 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 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 片面性
(2014)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 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 “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 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 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2015卷: 38(1)(7分)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 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 《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 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 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 路径: 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内容、影响 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教材都有明确表述
来源 2:源于材料信息 (2014)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 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 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 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 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2015)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 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 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 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 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 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 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 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014浙江高考第 39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 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 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 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 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 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 力量中心的挑战。”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 外交的新胜利。 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 60年代世界政治格 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答案还可能“藏”在题干和设问中…… 题干: 39.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 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设问:(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 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 60年代世界政治格 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答案: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 冲破冷战坚冰……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 握手。
来源 3:排列组合中“推理”出来 1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 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 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 “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2012年浙江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 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5年)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 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 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总体感觉: 远没有全国卷的高层次能力要求, 试题严格控制在教材知识和大纲(指 导意见)的范围内,没有在课外知识 上进行拓展……“比较基础” 看看全国卷二的题型与难度……
目录A 目录B (2014年第 41题)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 一 章 16世 纪 资 本 主 义 曙 光 下的西方·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 突破·商业革命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第三节 宗教改革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 业革命前 年政变 ——摘 编 自 《 世 界 历 史 ·近 代 部 的东西方世界 第 一 节 17世 纪 英 国 革 命 分》,1972年版 · 1689— 1742年的英国 4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 ——摘 编 自 《 世 界 史 ·近 代 史 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 编》,2011年版 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u没有明确的设问指向性, u没有可以对应的教材知识 u涉及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史观运用 等学科核心问题 u对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概括 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春节 3 3 劳动节 1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节 —— —— —— 1 端午节 —— —— —— 1 中秋节 —— —— —— 1 法定节假日天数 表 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 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显然浙江卷要“基础”得多…… 但“基础”并不意味着高分……
2015卷: 38(1)(7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 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 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 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 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 时间和影响。
实际得分…… 3. 94/7分
2015卷: 38(1)(7分)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 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 《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 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 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 路径: 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内容、影响 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来源:教材明确表述
答案与教材“高度”匹配 (2)答案: 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 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 利益。 教材表述: 调整在中国的利益和对付中国人民 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 求,是帝国主义急需解决的问题
答案: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 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 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教材表述: 根据条约,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 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中国收 回的主权和其它权利……在这次会谈中,日本被 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这一公约 的签订,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 为现实,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实际得分…… 3. 31/7分
省内名校(某知名……高级中学) 题号 38. 1 38. 2 38. 3 38. 4 满分 7 7 10 2 得分 5. 33 4. 94 6. 42 1. 62
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地方行政区划: 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省、路、府、州、县
省内名校(某知名……高级中学) 题 12 号 满 分 4 13 4 14 15 4 4 16 4 17 18 19 20 4 4 21 4 22 23 4 4 得 2. 7 3. 8 3. 3 2. 5 2. 7 3. 8 3. 7 2. 7 3. 6 3. 9 3. 1 3. 8 分 今年所有选择题中得分最低
为何学生基础知识总是“不基础”? 表面上看:学生没有认真去“背” 老师的经常性办法:再背、再默 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二、学生基础知识为何不“基础” 1、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 简单意义上的几个时间、人物、事件 及其内容等是否就等同于基础知识? 教材文本有明确表述的内容是否一定 是基础的? 落实基础知识是否只要读读、背背、 默默就行?
2、为什么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基础” u 零散的时间、人物、事件、内容等不 能认为就是基础知识,必须要在这些知识、 概念之间建立起相应的时序和逻辑;在此 基础上,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 是历史认知和知识运用的基础。 ——典型例子:背得多忘得多;知识 概念之间没有时间先后;明明背出来了, 但一变换就不会用……
u 教材文本也不能等同于基础知识,仍 需要理解和梳理后才能被学生掌握;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未受考察的生 活是不值得过的”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 人相同” 塞内卡 这三句话分别是谁说的?表达的含义 有何不同?有何内在的逻辑关系?
u 历史基础知识除了基本的时间、人物、 事件等以外,还包括认知上述知识的基本 能力,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理解和提 取准确信息的能力。 ——基本史实概念等与基本能力 相匹配的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 础知识”;
(2011)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 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 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 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 • 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三、变基础知识为“基础”的关键 “抓落实” u 时间(时序) u 逻辑 u 能力
1、“时序”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关键 ——历史认知的前提是所记忆的历 史事物不是杂乱无章的,必须按一定 的规律建立知识体系,这其中最为基 础又十分重要的是:时间顺序 ——简单意义上的“背”“默”最大的 缺憾是没有时序。“接触的概念、事件 越多,越杂乱” ——建立“时序”是高三基础复习中最 重要也是最困难的 作之一
建议“路径”: u先划“阶段”: ——由大及小 “理” u再找标志性“大事”: ——按大事的发展轨迹“理”; u找“因果”: ——按因果关系理出先后顺序; u重点记忆: ——几个关键性年代
——浙江卷考的“时间”很 多,但具体的年代却基本不考, 因此,“背”“默”时间年代没 有实际意义
只需知道它们所处的时代即可…… (2014年)20.某《英汉辞典》在解释 “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 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 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 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 .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2014年)19.20世纪 80年代,农村改革的进 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 “公社体制改革后,农 分了手,农业经营承 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 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5年) 21.下图是美国 1821— 1920年新增 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 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 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2013年)19.右图是 1945年 7月7日颁发 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抗战八年纪念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冀鲁豫第六军分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很多同学错在④, 其实只是个时代, 只是这一时段中的典型性事件
梳理“时序”还须防止两个误区: ——大事年表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 “事无巨细”“流水账”式的罗列 ——“泛泛而谈”“粗线条”式的 阶段复习及特征归纳
看看这个课件的问题……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明(1368 -1644 ) 清(1644 -1840) (14世纪中~ 19世纪中期)
对应知识分类——(一)明清政治 中央 官制 明太祖废丞相、成祖设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 地方 制度 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清: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选官 制度 监察 制度 其实,“政治”和“制 度”是不一样的
明清政治特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对应知识分类——(二)明清经济 农业 手 业 商业 政策
对应知识分类——(二)明清经济 农业 技术—精耕细作技术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作物— 玉米、番薯、烟草等美洲作物的传入 灌溉:风力水车 技术成就—— 棉布成主要衣料,纺织业发达 经营形态--- 清粉彩瓷和珐琅彩; 手 业 私营手 业取代官营占主导 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政策 会馆出现,商帮强大,商业区繁华,市镇经济繁荣 一方面:海禁政策,朝贡贸易体制; 另一方面:海外贸易发达,白银大量流入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特征 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农耕经 济占主导;
对应知识分类——(三)明清思想文化 思想 科技 文学 艺术
对应知识分类—— (三)明清思想文化 主流思想? 思想 科技 王守仁:致良知 李贽:猛批理学极端,追求个性自由发展; (黄顾王)三大思想家:反专制暴君政治、倡限制君权; 反重农抑商倡 商皆本;反空疏学风,倡经世致用。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宋应星《天 开物》 西学东渐; 火药、印刷术的进步与应用 文学 小说成主流—四大名著;世情小说勃兴; 通俗化、平民化 艺术 书法个性化、平民化;绘画不拘成法、世俗化; 京剧形成并成为“国粹”。
明清文化特征 ①西学东渐开始; ②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③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④传统科技大成; ⑤思想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问题: u 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显得空泛 u 代表性事件作为阶段支撑不突出 u 相互间没有时序和因果关联 u比较散乱
高考显然具体化得多…… (2014年)38、(1)简述明朝中后期的 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 重要原因。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 含农业、手 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 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 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 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还不如先记几个时代特征鲜明的事件…… 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 “强化专制”的特征及其它措施 江南出现手 场 重农抑商、商品性农业、市镇经济等 海禁政策的实施 朝贡体制 荷兰侵占台湾 倭寇、西学东渐、美洲作物传入等关联 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家的出现 文字狱、理学、文学和艺术
——借助教材“导言”和“课前提示”, 也是建立“时序”的有效途径
(2012年)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 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 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 原因是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 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 门别类加以研究
必修三专题七
2、“逻辑”是理解和认知的关键 要帮助学生找出并建立历史事物存 在、发生、发展的内在 “逻辑” 。建立 在“逻辑”关系基础上的历史记忆和认知 才是有效的……
以《南京条约》为例: “内在逻辑”: 为什么是“这”几项条款?
(1)《南京条约》内容的核心是什么? “五口通商” 其一: 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和自由贸 易的世界大背景; 其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大门的封闭的, 因此鸦片战争的第一任务是让中国的大 门能向西方敞开,鸦片战争前西方的种 种努力也基本是围绕这一目标的。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 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 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 19世纪中叶 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 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 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 应受谴责的。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通商的“城市”及地点 “沿海”——英国来自海上,容易理解; “长江以南”——清政府的激烈反对;天 朝上国观念;对西方的无知、疑惧;使 清政府不愿也不想面对:“越远越好” 派生的两项条款:“领事裁判权”“租界” 以及中西方长期围绕互派公使和公使进京 问题上的激烈冲突。
清政府“争所不当争,放弃不当放弃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关税和协定关税 ——中外通商必然涉及关税 ——以往货物的进出口都是通过行 商来完成,加之海关官员的贪污腐 败使政府的关税收入反而低于“值百 抽五” ——长期封闭的中国对关税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愚昧无知”,甚至错误认 为协定关税后既可增加国家财政,又 可抑制官员贪污
割香港岛 条约原文: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 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 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 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 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形成背景:英国出于对华贸易扩大的需 要、中国在澳门的先例、清政府甚至不知 道香港在哪里……外国人让外国人自行管 理的传统思维、
《南京条约》的“逻辑” ——英国为通商和中国市场而来 ——内容围绕“通商”和贸易而设 ——条约以初步实现英国对华通商和 打开市场为满足 以“通商”为核心理解《南京条约》的 相关条款,更容易与另两个不平等条约 相区别,而“侵略和掠夺”则表现为三个 条约的共性。
又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从整体看…… 西文的人文精神经历三次大的演进和 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普罗塔戈拉和 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用权 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第二 次是 14 -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 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 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第 三次是 17 -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扬“理性 ”与“天赋人权”两面旗帜,用“自由平等” 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 放出来,“启蒙”之火引领着“人”与“社会” 的双重觉醒。
从内部看…… 古希腊时代: 普罗塔戈拉(智者学派):“人是万 自然角度 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发现自我:“美德”“ 认识你自己” 自我角度 ——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社会角度
被认为考得太细而备受质疑,得分2. 7分 2015 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 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 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 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仅仅在教材的“导语”部分提了一下 但其实这个人知不知道关系不大……
真正关键是②塞内卡 2015 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 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 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 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普罗塔戈拉(智者学派):“人是万物 自然角度 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发现自我:“美德 ”“认识你自己” 自我角度 ——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 社会角度
文艺复兴时代: 早期的质朴 ——后期的高雅和精致 启蒙时代: 早期的“理性” ——后期的“浪漫”
历史事物可以“推理”出来…… (2015)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 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题 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得 分 2. 7 3. 8 3. 3 2. 5 2. 7 3. 8 3. 7 2. 7 3. 6 3. 9 3. 1 3. 8
宗法制的“逻辑” 出发点:分封制下权力分配问题 对象:贵族子弟内部间 途径:依据血缘亲疏和嫡长子继承 (2015)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 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用逻辑“推”出来的答案 (样题,2014浙江卷)23. 欧洲在国际政 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 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 1946年的联合国 C. 1949年的北约 D. 1967年的欧共体 第 23题图
(2011)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 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 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 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 • 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3、“能力”是解决高考实际问题的关键 ——能力培养是基础落实的另一维度, 基础知识中必须包括基本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 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 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考试说明》(浙江省)
浙江卷中较为关注的两项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 记忆、理解、思维等基础上的综合 体,前提是对历史知识体系、概念 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再加以适当的 训练。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则 更多需要教师的方法引领和日常训练 ……“教”出来、“练”出来的
45.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 180两,正七品知县 45两, 正九品官员 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 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 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 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 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 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 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 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 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 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先看设问,循着设问的方向读(找)材料: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 度的原因。(8分)
45.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 180两,正七品知县 45两, 正九品官员 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 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 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 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 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 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 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 度的原因。(8分) 从材料中找对应的“关键词”
45.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 180两,正七品知县 45 两,正九品官员 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 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 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 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 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 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 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 …… 根据“关键词”组织答案: 官员的薪俸低,难以支付日常开支;官员经常用 薪棒和征税作为办公经费;官员不得不经常用额外征 收各种名义的税收;额外征收大量被官员占不已有, 贪污腐败严重;部分地区因为过度征收导到农民起义; 皇帝决心改革弊端。
45.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 180两,正七品知县 45 两,正九品官员 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 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 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 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 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 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 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 …… 别忘了:历史事物总会与其相应的时代 相结合——再从时代中寻找答案 统治比较清明;巩固满清统治、商品经济发 展、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缓和社会矛盾……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 度的原因。(8分) 官员的薪俸低,难以支付日常开支;官 员经常用薪棒和征税作为办公经费;官员不得 不经常用额外征收各种名义的税收;额外征收 大量被官员占不已有,贪污腐败严重;部分地 区因为过度征收导到农民起义;皇帝决心改革 弊端。 统治比较清明;巩固满清统治、商品经济 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当然,也有的材料本身只摆事实没有观点 中国 清朝(1644— 1912);中华民国(1912— 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 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 — 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 英 国 殖 民 者 占 领 全 境 ; 1947年 成 立 印 度 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 19世纪英国侵入; 20世纪 20— 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 1922);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 1925); 设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1分)
当然,在高考中还可以更“实际”和 “功利”一些 (1)看看有没有不读材料就能作答的; ——先写上 (2)再还有什么地方“暗藏”着答案?
(2015年)38、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 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 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 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 《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 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 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 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答案全都在教材上,基本不用读材料
高考有的答案不来自材料本身 (2012年)39、(3)充分利用本题提 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 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设问(1): 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 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 家寥寥无几。 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1分)
设问(2): 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 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 答案: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 了人民的巨大牺牲。(1分) 隐藏在材料以外……
高三复习应该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和 方法,但找准路径很关键…… 祝各位老师2016届再出好成绩! 谢谢!
d903544eebb2c40031d4a46bb4084699.ppt